51吃瓜网

“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打尖是什么意思?为何现在消失了?

喜欢看古装剧剧的朋友,肯定都对其中的一句台词有印象,每当有客人踏进店门,白展堂总会一个箭步上前,询问道:“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住店很好理解,只是这打尖就有点陌生了,那么,打尖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现在见不到这种用法了呢?

打尖原是京津地区方言?

其实,打尖这种说法最初流行于京津一带,是当地人常用的方言,根据《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打尖的意思是在旅途或者劳动的过程中进食和小憩,相信大家也能从影视作品中理解到这层含义,当客人回答打尖的时候,店小二并不会带着客人上楼找房间,而是引其在桌前坐下,然后上酒上菜,可见,打尖就是吃饭的意思。

打尖这种说法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如今已经很难查证,但是从现有的各种资料中来看,清初时期,打尖的运用尤为频繁,各种白话小说中都会出现打尖一词的身影,比如在李汝珍所著的《镜花缘》中,第六十三回就这样写道:“如路上每逢打尖住宿……”白话小说的受众很广,因此,打尖这个方言说法也流传得越来越广泛,通常会和住店同时出现,用来询问客人的打算,而且,打尖的含义也发生了一定的拓展,不仅仅指吃饭,有时候也指在店内短暂地住上一晚,而“住店”所指的时间则更长,一般指住上几天或者更多。

打尖一词是怎么来的?

打尖一词虽然意思上是指吃饭,可是从字面上来看,完全看不出哪里和吃饭有关系,那么,打尖一词到底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会表示吃饭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有着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打尖是“打发舌尖”的简略用法。无论是赶路还是劳作,都是挺辛苦的事情,人们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感到饥饿、嘴馋,虽然空虚的是胃,但是品尝美酒美食的却是舌头,因此,人们说到吃饭,主观上会觉得是在满足嘴和舌头,而且舌尖上的美妙感受,才是最能解馋的。

那么,为什么要用“打发”呢?这也很简单,人们行色匆匆,中途感到饥饿也没有时间悠悠闲闲地大吃一顿,而是赶紧找个酒馆解决一下,打发这个词才能形容出这种仓促急迫的感觉,毕竟,吃完饭还是要去忙正事的。如果用“吃午饭”、“用餐”这样的说法来表示,就会显得太过正式,也没有这种生活化的情趣和画面感,可见,有时候方言才是更贴近百姓生活的。

第二种说法认为,打尖最初指的是打火,可能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所以变形成了打尖,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因为尖和火确实比较像,如果字迹潦草一些,是很容易被误认的,而且,不少文学作品中用的也是打火,比如汤显祖的《邯郸记》中,就有这样的用法:“也有远方客商,来此打火。”所谓打火,指的就是生火,古代社会不像我们今天的城市一样,到处是饭店和高楼,人们饿了常常会随地找来一些木头、树叶等等,生起火来简单地做一些熟食来吃,满足口腹之欲后再匆匆上路,渐渐地,打火就成了吃饭的指代,而打火误传之后,就变成了打尖。

第三种说法认为,打尖其实是“搭肩”的谐音,这种用法非常有画面感。我们都知道,古代人出行是没有行李箱、蛇皮袋的,达官贵人或者出远门的人可能会用箱匣来装随身物品和值钱物什,但是大部分普通百姓都是找来一块又大又结实的布匹,简单装些衣服盘缠、往肩膀上一挎便上路了,这就叫做包袱。

客人带着包袱来店里,如果是住店,肯定是放在客房里最方便、安全,而如果只是吃饭、小憩,便会放在身旁或者交由店小二照看,如果包袱里有值钱物什,小二害怕给客人弄丢惹来麻烦,干脆就搭在肩膀上,随身看着,于是就出现了“搭肩”这种说法,同样很有生活气息。久而久之,可能是因为打尖二字更好写,或者读音太像出现了误传,就变成了打尖。总而言之,不论哪种说法,本质上都是普通民众生活化语言的体现,相比于书面严肃的用语,这样的方言要生动真实许多,也更能让人体会到当时的社会风貌,这也是为什么研究方言也是一门专业的学问。

打尖的其他含义

事实上,打尖一词除了在京津地区流行以外,其他地方也有,但是含义却不太一样。首先,四川方言里也有打尖,但是指的是一种食物,叫做鸡蛋醪糟,也叫酒酿蛋,是指在滚水中打入鸡蛋,搭配红糖、枸杞等,再放入酒酿,味道酸甜可口。古代的中国以农耕生产为主导,每当到了农忙时节,人们天不亮就要赶到地里劳作,往往没到中午就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了,这时,家中就会做好“打尖”送到地里,供农人们休息解馋,支撑到中午开饭,这也和“打发舌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广东方言里同样有打尖,只不过,打尖此时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指的是插队。

在广东方言里,打尖源于打櫼,读音完全一样,櫼指的是木片做成的楔子,通常用来填充在狭小的缝隙里,防止物件松脱或者撬开两个物件,而插队的人就像楔子一样,瞄准缝隙插在人堆里,然后牢牢待着再也不愿出来,用打櫼来描述插队,实在是生动形象!

不过,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櫼字笔画太多,而且不少人甚至不认识,所以,慢慢就用尖来代替了。这也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普遍趋势,语言本质上是交流的工具,以实用性和普遍性为重,所以,复杂的字会被简单的字代替,不常见的字会被常见的字代替。

结语:

方言虽然妙趣横生、活灵活现,但是使用范围毕竟有限,打尖这样的用法只局限在少数地区,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语言不断规范,很多方言也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方言存在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既能体现文化和人口的变迁,也折射着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研究方言,同样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