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吃瓜网

网络烂梗,正在小学生间击鼓传花 !孩子满嘴网络梗,家长担忧

网络烂梗,正在小学生间击鼓传花

玩梗是当下年轻人社交的潮流,网络“流行梗”也逐渐渗透入了年轻人的生活。

作为在互联网原住民,10后也紧跟时代潮流,满嘴网络热梗,给家长和老师狠狠来了一串暴击。

“鸡你太美”“要想生活过得去,身上就得带点绿”“报giao”“你个老6”“芭比Q了”等网络“烂梗”成了小学生的口头禅。

网络“烂梗”入侵小学生生活

Mommy女儿是一年级小学生,近期跟她对话中,Mommy经常会听到她口吐互联网黑话。比如,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糖醋排骨她会兴奋地说“绝绝子”,不小心把汤汁滴在衣服上她会说“芭比Q了”……

一个人玩的时候,嘴里会不停念叨“英雄可以受委屈,但不能踩我的切尔西”“加油努力,拉屎要用力”。

Mommy很是震惊,这些网络梗我们从没有说过,而且也没给她看过短视频,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学来的。

一问才知道,她是听班上的同学说的,一开始她只是“鹦鹉学舌”,后来竟越说越顺口,生活中也会不自觉代入。然而这并不是个例,Mommy发现这届小学生的心智,正在被互联网黑话悄悄占领。

一个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直接将网络用语“栓Q”写进了作文里。

此前,一小学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三年级学生作文中出现“栓Q”,引发网友讨论

  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口头语不能当书面语”“网络用语在网上传播没毛病,进课堂进作文对传统文学的冲击还是蛮大的”“流行文化与严肃文学得有个区分”……也有网友表示,“三年级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敢于下笔,我倒觉得这孩子在写作上未来可期,只是需要引导,熟悉各种词语并学会分类,然后多阅读多做笔记,多积累一些词汇代替网络用语所表达的含义,让他们明白哪些词句可以在日常交流使用,哪些只能在写作中使用。”

另一个小学生更疯狂,50分的作文,全篇都在“奥利给”。

互联网黑话,不仅仅成了孩子们的社交方式,更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看到一个又一个的“网络烂梗”入侵孩子们的生活,老师和家长深感担忧。前些日子,#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相关话题,更是登上热搜第一。

如何让“烂梗”远离孩子?

对孩子来说,他们“玩梗”并没有恶意,很多小朋友根本不知道这些“梗”的来源,也压根不知道其意思,只是单纯地觉得好奇、有趣、新潮而已。

会说“网络梗”,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潮流和时尚,所以才会争先恐后地“模仿”,这就像当年在90后中流行起来的非主流文化。

我们眼中的“烂梗”,于他们而言是社交工具,是一种新世界体验。

但这也不代表咱们可以以“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心态,一笑了之。网络“烂梗”,对孩子心智是一种入侵,如果任其发展可能造成孩子们患上了“网络失语症”。

如何让“烂梗”远离孩子?官方和家长、老师的一致意见是“加强正确引导”。

10后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网络早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彻底禁止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并不现实。

堵不如疏,与其整日跟孩子们斗智斗勇防止他们上网,不如好好教会他们如何对待这些纷杂的网络文化。

当然,这需要社会、校园和家长三方通力合作。

社会需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净化社会环境,让网络“烂梗”没有生存的空间,给孩子们打造一个健康的文化环境,网络平台上的青少年模式不能只是“摆设”。

家长不能把手机当成“电子保姆”,要给予孩子充足的陪伴,在孩子尚未具备良好辨别能力的时候,需要把关好内容,做好孩子与网络“垃圾文化”间的防火墙。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好引导,让孩子们养成正确的口头用语。

学校里,老师们也需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别把网络烂梗当乐趣在同学间传播。

小孩子需要正确的指引和教育,不想他们被网络“垃圾”荼毒,关键在于他们是否能得到正向引导

老师要学会善意的提醒和引导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表示,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用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成年人通常会自觉地在某些正式的场合使用规范用语,不使用网络用语,但是孩子这方面的意识往往比较淡薄。

  “从教育界的态度来看,使用网络语言要看什么场合,一般来说,在一些作文竞赛、期中或期末考试中,强调使用规范用语,这对于帮助孩子建立规范意识有好处。当孩子把网络语言写到作文里,老师要学会善意的提醒和引导。”曹勇军表示,“网络用语有时候比较简洁形象,轻松幽默,孩子们在生活中很喜欢使用。当学生在平时的小练习、小练笔中偶尔出现一次网络用语,老师们不用大惊小怪,或视为洪水猛兽。在孩子社会化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慢慢会悟到。老师只需要尊重孩子,做一些善意的提醒,就可以处理好这个问题。”

  针对网络流行热词,南京市浦口区车站小学朱文洁老师用形象的比喻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辨别。“气球是空心的,所以当一阵风吹过来,气球就飞走了;而如果你们做一只蝴蝶,当一阵风吹过来的时候,蝴蝶在花蕊上,悠闲自得、随风飘扬。区别在于蝴蝶有生命,它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而气球没有。”朱文洁老师对孩子说: “下次跟风玩梗之前,先问三个问题:一是这个句子从哪里来的;二是使用场合是什么样的;三是试着用自己的想法去改这个梗,如何改成正能量的句子或者符合当下情境的句子。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