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吃瓜网

美国三院院士陈刚 回顾“中国行动计划”下被捕种种细节

美国三院院士陈刚 回顾“中国行动计划”下被捕种种细节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陈刚教授丨图源:MIT网站

 编者按

2021年1月的一个早晨,正在家里做咖啡的MIT教授陈刚被突然出现的FBI逮捕,这便是“中国行动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陈刚案。

2018年,美国发起了“中国行动计划”,用以消除他们所认为的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编纂的数据库,截至2021年底,美国司法部已经根据“计划”,对162名被告提起了诉讼,其中,90%的案件针对华人。

在“中国行动计划”目前有资料可查的一百多起诉讼中,陈刚案之所以广受关注,这一方面因为陈刚的学界大佬身份,MIT教授,并曾担任过MIT机械工程系主任。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该案最终结局——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行动计划”3年,其涉及案件的关注重点从经济间谍案件为主转向了以科研诚信案件为主,而在陈刚案中,经过1年多的彻底调查,2022年1月,美国司法部因找不到能够证明陈刚有罪的证据,而不得不撤诉。而根据前述杂志在2021年底年底进行的一项调研,在他们所找到的148个中国行动计划相关起诉案例中,只有5%的案例以政府撤诉告终。

与占比95%的案例中那些被判有罪(5%)、认罪(21%)或是待决(48%)以及其他各种情况的“中国行动计划”涉诉者相比,陈刚是幸运的,正如他本人曾经讲过的,“我痛苦地意识到,我是不幸运者中最幸运的一个。许多其他华裔美国科学家正因类似的所谓’罪行’而受到不公正的调查。”

陈刚的幸运有诸多原因,他经得起审查的行为,几乎毫无瑕疵的过往;美国政局的变动——陈刚宣布无罪的日子是在拜登任命了新的马萨诸塞州联邦检察官之后的第十天;以及最为重要的,来自学校的支持。

陈刚被带走后,MIT校长第一时间表达了对陈刚的支持,不仅如此,校方还替陈刚聘请了律师,全力支持这位教授与司法部的抗争。这种程度的学校支持,在被卷入中国行动计划的华裔学者中,是罕见的。对于更多被卷入相关诉讼的学者们,除了需要面临来自政府的逮捕、讯问,还需要应对来自校方的质疑和背叛。田纳西大学华人学者胡安明遭遇FBI逮捕后,他的大学立即对他采取了停薪停职,8个月后,学校宣布中止了他的终身教职;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前风湿免疫学教授郑颂国的案件中,他不仅被解雇还需要赔偿俄亥俄州立大学为了开除他而支付的律师费,共计41.3万美元……

在MIT,陈刚的170名同事,也在随后给校长发出了联名信,表达了教员将与校长一起坚定支持陈刚的信念。在那封联名信中,“我们都是陈刚”一时间成为了流行语。这流行语的背后,是研究者们对于这种不公正待遇的恐惧,是对于一种丧失学术自由的未来的恐惧;是那些遭遇调查的华裔学者们被迫关闭的实验室、被剥夺的教职和被摧毁的学术生涯;是更多的尚未被波及却生活在恐惧中的华裔学者,科研方向和经费申请上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陈刚案等“中国行动计划”案件发生后,由MIT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牵头成立的亚裔美国学者论坛、耶鲁大学成立的亚裔教职工协会等纷纷成立。通过一批讲座、论文、非营利组织报告等,针对亚裔研究者的学术种族偏见的议题也开始得到了广泛讨论。

在这些讨论会中,2022年,恢复自由之身的陈刚曾通过自己的经历,总结指出美国FBI和检察官所谓的“行为不当”指控中,有特定的模式:例如歪曲篡改事实、将正常学术交流视为犯罪、不符合程序地急速推进案件、隐瞒部分事实、永远不承认错误等。

今年的5月4日,在耶鲁大学举行的美国康州华人教授年会上,陈刚就“反对种族偏见和定性”重讲了自己的故事,披露了更多案件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为什么一个被律师评估认为“找不到(可被攻击的)证据”的案件会在美国司法部拖上一年?为什么几块儿童玩具磁铁的照片会出现在政府的起诉文件中?为什么新闻发布会上的指控与正式指控书中的指控有如此大的不同?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专业研究生程雨祺为我们记录了陈刚讲座中披露的案件情况和细节,2024年的今天,回望这些细节,在现在和未来或仍有借鉴意义。

●                
 ●               
   ●

撰文|程雨祺

责编 | 李珊珊

(一)逮捕行动之前,律师已奔走一年

“中国行动计划”于2018年11月1日宣布启动时,陈刚一点也没有担心。他觉得调查绝不会落在自己头上。此时的他已是美国国家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双院士,更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做的事情都合理合法。

陈刚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被美国司法部调查,是在2020年1月22日。他结束了在中国、埃及和摩洛哥的旅行,从波士顿的洛根国际机场返回美国。在海关,他和妻子、家人被带入了二次检查等候室,扣留了两三个小时。海关官员询问了他去中国的理由,没收了他的工作电脑、工作手机和私人手机,并要求陈刚提供密码以进行检查。

陈刚想起MIT的法律顾问曾告知教职工,若是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有权力不向海关提供电子设备密码。他问海关官员:“密码一定要提供吗?”官员说,如果提供,电子设备能在几天后归还,否则可能需要半年。

觉得自己权利受到侵犯的陈刚拒绝提供密码。据陈刚在讲座中所述,直到两年后,被收走的手机和电脑才归还给他。

回到MIT后,陈刚将此事告诉了校长,校长比他更加担心,劝他去寻求法律帮助。在MIT法律顾问的帮助下,陈刚联系到了校外律师罗伯特·费舍尔(Rob
Fisher),该律师曾经担任过助理联邦检察官,是尼克松·皮博迪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有丰富的政府调查和白领辩护经验。

律师判断,陈刚很可能已经被“中国行动计划”调查。一年内,费舍尔和陈刚见了八次面,并多次与联邦检察官以及FBI交流,试图确认陈刚在调查中的法律身份是目标、主体还是证人。他花了几个月检查陈刚的邮件等,认为(陈刚的资料)几乎是无懈可击。

“律师通常需要找到客户的薄弱点,以决定辩护方式。”费舍尔在亚裔美国学者论坛的回顾研讨会上说,“对陈刚,我们找不到(可能被攻击的)证据。这让我的工作变得非常容易。”

2020年12月,当费舍尔和MIT律师正例行同检察官跟进时,检察官告知他们至少在六个月内不会作出任何决定。此话一出,他们都松了一口气。律师和MIT校方都认为,他们还有时间来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然而就在一个多月后,美国司法部突然采取了激进行动。

(二)一块玩具磁铁被列为证据

2021年1月14日,清晨6点半,陈刚在家里做咖啡,听到有人敲门。他打开门,看见十几位联邦探员。他被要求站在墙角,探员们叫醒了他的妻女,并在家里进行了搜查。

“他犯了什么罪?”陈刚妻子问探员。

“他拿走了1900万美元。”一个人回答道。

“这些钱在哪里?”妻子问。

“在MIT。”探员说。

自2013年以来,陈刚在MIT的研究受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约为1900万美元。对此,FBI特工约瑟夫·博纳瓦兰塔(Joseph
Bonavolonta)在新闻发布会上,使用了“骗取”一词。

另外,陈刚还被指控接受了约2900万美元的海外资助,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1900万美元。MIT于2018年与南科大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两所高校创建了机械工程教育科研中心,陈刚为首任主任。MIT校长在公开信中澄清,此合作是校方支持的院系合作,而非个人合作。

搜查时,联邦探员注意到陈刚家里的一盏落地灯,灯杆上吸附着一块磁铁。陈刚说,是他孩子在小时候玩耍时贴的。很多年过去了,没有人想到把磁铁取下。探员们好像觉得找到了什么东西。他们询问了这是什么,并拍了照。

这张磁铁的照片后来出现在了政府的起诉文件中。控方律师说,这是证据之一。

陈刚家磁铁照片 来源:5月4日美国康州华人教授年会讲座幻灯片

控方的证据,还包括陈刚在2016年一封用MIT邮箱发送给自己的电子邮件,其中有“促进中国合作”、“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创新放在核心位置”等语。陈刚说,这是MIT一位副校长接待中国政府官员,他旁听时做的笔记。这篇邮件不长,检察官办公室的新闻稿几乎逐字引用,却惟独漏了最后一句:“(MIT副校长名字),我们一起努力。”

陈刚认为,不仅是事实受到了扭曲,正常的科研合作也被归罪。

在逮捕当天,检察官斯蒂芬妮·西格曼(Stephanie
Siegmann)告诉陈刚律师,所有指控中令她最愤怒的是,陈刚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评审人。MIT的教授们试图在联名信中解释,为世界各地的经费机构评审课题是教授工作重要且常规的部分,“描绘成不恰当的、非美国式的,或者是对外国势力的服务,这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种侮辱”。

此外,陈刚曾指导过两名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资助的中国学生。在起诉文件中,他则被描述为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顾问。做学生的指导老师和做机构的顾问(advisor),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接下来的一年,费舍尔都试图通过解释让检察官办公室和FBI意识到,他们对学术界的常识存在误解。

(三)检察官卸任前“赶进度”

尽管看上去文件齐备,逮捕当天,检察官西格曼向陈刚律师承认,他们在办案时“赶了进度”。

《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证实了这种情况的存在,几名要求匿名的前官员表示该案在最后阶段很仓促——在陈刚被捕之前,美国司法部的国家安全司只有大约48小时的时间审查起诉书,考虑到此案受关注的程度,这是很不寻常的。

据猜测,这种仓促,在一定程度上与2021年美国大选揭晓前混乱的政治局面有关。2021年1月6日,大批特朗普支持者暴力闯入国会大厦,打断认证总统选举结果的进程,造成“国会山骚乱”。1月20日,拜登总统宣誓就职。14日对陈刚的逮捕,就发生在这样一段两党关系紧张的日子中间。

那是特朗普政府执政的最后一周。而时任马萨诸塞州最高联邦检察官安德鲁·莱林 (Andrew
Lelling),也将在几周后向拜登总统提交他的辞呈。2月初,莱林从检察官位置上卸任,这标志着莱林在司法部20年职业生涯的结束。

莱林是司法部“中国行动计划”美国检察官工作组的五位成员之一。哈佛化学系前系主任查尔斯·利伯在2020年1月因未能披露中国政府资助而被捕,也是他的手笔。

陈刚被捕后仅仅几个小时,莱林与FBI召开了电视转播的新闻发布会。“与外国研究人员合作并不违法。对此撒谎是违法的,”他说。 “投诉中的指控暗示这不仅仅是贪婪,而是对中国的忠诚。”

然而,五日后,大陪审团提起的正式诉讼中并未指控陈刚背叛美国,例如违反出口管制法或传递机密信息。

对此,陈刚律师向法院提出制裁莱林的动议,因其在正式起诉前通过新闻发布会和新闻通稿发布不实信息,发表个人观点,利用公共舆论干扰司法公正,试图误导公众和陪审员。

2022年1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在马萨诸塞州任命了新的联邦检察官

雷切尔·罗林斯(Rachael
Rollins)。1月20日,新检察官上任仅十日,针对陈刚的指控被全部撤销,那是美国司法部发起“中国行动计划”以来至少第七次案件撤回。

2022年2月,美国司法部正式终止了“中国行动计划”。2023年,陈刚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至此,在学术领域,陈刚成为了在美国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华裔学者处境的回暖,华裔学者中的“寒蝉效应”仍在持续。

如今,在美的很多华人科学家仍然担心与中国的学术合作甚至是个人旅行,不少人像陈刚一样避免申请联邦资助。

主要参考资料:

https://www.aasforum.org/2022/01/24/upcoming-webinar-professor-gang-chens-case/

https://cn.nytimes.com/usa/20220121/gang-chen-mit-china-initiative/

关注《知识分子》视频号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