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吃瓜网

金店人去店空,消失黃金白銀誰來償還?

這裏是民生調查局,見人所未見,調查民生之變。關註妳想關註的、妳沒關註的,調查妳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網3月29日電(中新財經 左雨晴)金價不斷高漲下,在品牌金店購買黃金併直接在店內托管,不僅可以節省手續費、減少個人存儲風險,甚至還能帶來額外收益,聽起來似乎是個穩賺不賠的理財方式。然而,這一托管方式卻可能是黃金加盟店違規設下的“圈套”。

近日,媒體曝光,中國黃金在北京、河南焦作的兩家加盟店被曝人去“店”空,消費者寄存在店內的幾十公斤黃金也“不翼而飛”,涉案金額或高達上仟萬元。中新財經調查發現,事件中的受害人數可能還在增加,目前的維權依然艱難。

受害人仍在增加 涉及黃金不止60公斤

“目前警方已經立案了,但是沒有什麽進展。”消費者肖女士(化名)告訴中新財經,自己十二年前開始在中國黃金北京雙井富力廣場店購買和托管黃金。

“每年三月份店裏都會打電話讓去續存,最近一直沒接到電話,網上一查發現沒這個店了,結果一看新聞才知道跑路了。”

她錶示,自己已到雙井派出所報警。“去派出所對面書店影印材料時,店主說年前就有很多人來報警了,這倆月一直陸陸續續有人來,昨天還有好幾個。”

肖女士所在的維權群共有78人,此前統計涉及黃金就達60公斤,損失金額達上仟萬元,而現在這一數字仍在不斷增加。根據群內統計,不少人托管黃金克重在1公斤以上。

對於受害者來說,托管黃金併非是為了貪圖“暴利”,而更多是把它看作“保險櫃”。

“100g黃金存放一年才給2.5g,一個薄薄的小片片掛飾,併不好變現。即便計算金額的話,跟放銀行存一年利率也沒差別,純粹是因為信任中國黃金這個品牌才放心把金子存放在品牌店內的,消費多年來從沒在店裏任何位置發現該店是加盟店,各種發票單據上也沒有。”

中國黃金北京雙井富力廣場北京概念店開具的保證單。 受訪者供圖。

維權群內曬出的契約顯示,其契約、簽章全部顯示為“中國黃金北京概念店”。

中新財經註意到,中國黃金加盟店跑路併非個案,除此次媒體報道的兩家加盟店外,中國黃金杭州旗艦店也有同樣情況。

霍琳(化名)嚮中新財經錶示,自己2013年在中國黃金杭州旗艦店購買了500g黃金,一直存在店裏。如今店面關門,同樣找不到主體負責人。

“沒想到是花錢買了一張紙。”她說。

另據媒體報道,3月25日,中國黃金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不願具名的高管回應,北京富力廣場中國黃金北京概念店違法經營,負責人目前已經被羈押。他還透露,每周都有消費者來中國黃金咨詢,對此公司已建立對接機制。據報道,該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式,中國黃金方面錶示,“我們在積極配合,暫時還沒有進展。”

加盟商“金蟬脫殼”,中國黃金是否擔責?

對於受害者們來說,目前的維權依然艱難。

天眼查顯示,涉事加盟店主體“北京三鼎原黃金珠寶有限公司”早在2023年12月就發生了一繫列變更,股東鄒誌群從該公司退出。

對加盟商追責艱難,嚮品牌方的維權也併不順利。多名消費者反映,自己在嚮中國黃金投訴後,均被中國黃金以涉事門店是加盟店為由拒絕負責。

“該店自2009年開業以來,持續辦理該托管業務長達14年,中國黃金作為被代理人、作為總部,不可能完全不知情。”對此,有消費者提出質疑:“監督責任缺失導致的危機,不應讓消費者來買單。”

中國黃金北京雙井富力廣場北京概念店開具的“中國黃金投資金條無憂預定證書”。 受訪者供圖。

那麽,“加盟店”是否是逃避責任的借口?

北京德翔律師事務所主任安翔嚮中新財經錶示,消費者從中國黃金購買產品和服務,無論中國黃金與其門店是何種合作模式,都需先對消費者擔責,然後再根據內部合作協議的約定處理內部糾紛。

“黃金作為貴金屬投資項目,涉及群眾的重大財產安全,中國黃金應有所擔當,主動依法擔責。”他說。

中國黃金2022年年報顯示,其共有3642家門店,其中直營門店為105家,其余3537家為加盟門店,佔比約為97.12%。這意味著,加盟是中國黃金的主要銷售模式。

而在招股書中,中國黃金也曾錶示,已針對加盟業務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繫和內控制度,對加盟店的資質評估、經營標准、管理、銷售等多方面進行了標准化管理,併成立專門部門對加盟店的日常經營進行監督。

在事件不斷發酵後,中國黃金在投資者平臺回復問詢時錶示:“就近期公司加盟通路業務產生的問題,公司高度重視併已成立專項小組,積極推進該事件妥善處理。目前已經與相關方開展溝通,協商解決方案,減少對公司營運造成的影響。”

套路不斷的黃金托管,是什麽來頭?

在加盟店的跑路中,受騙的消費者均因“黃金托管”遭受了重大損失。

那麽,金店從事黃金托管業務,是否違規?

所謂黃金托管,是指個人或機構將自己持有的黃金交由金融機構進行保管,由金融機構進行黃金的收購、保管、銷售等業務,托管人可以通過證券賬戶購買黃金,也可以將手中的實物黃金交由金融機構進行保管。

中新財經查閱公開資料發現,在十幾年前,“黃金銀行”這一概念一度走紅,不少金店開設了“黃金增值托管”業務,嚮托管者承諾不同比例的年利或黃金增重。消費者只需要提供有效身份證明,不需要任何費用即可辦理黃金儲蓄。

中國黃金上海旗艦店。 圖片來源:中國黃金微信公眾號。

但很快有業內人士指出,開通“黃金銀行”業務的基本都是珠寶商,併非銀行或專業金融機構,因此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監管,在信譽方面存在較大風險。

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嚮中新財經錶示,根據央行2018年PO的《黃金積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黃金積存業務只能由有資質的金融機構開展,其他商業主體無法開展。

“當然,文件中的黃金積存業務,也併非黃金托管,而是黃金賬戶,其本身是金融投資品的屬性。實際上,併沒有具體的關於黃金托管業務的具體文件,但參照黃金積存的辦法的話,金店此舉的確有非法集資、非法開展受限金融業務的嫌疑。”

中新財經註意到,早在2009年,作為直營店的中國黃金上海旗艦店就曾推出過“無憂保管”業務。對此,中國黃金上海旗艦店從業人員嚮中新財經錶示,目前已沒有類似業務。

“我們當時只是一時的活動,活動結束後就再沒做過。而且這個活動是通過總公司審批的,模式和加盟商也不一樣。”

中新財經詢問了多家中國黃金加盟店,其店員均錶示沒有黃金托管業務。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