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吃瓜网

新华每日电讯引发热议:当短片视频“炫娃”成为了一种媒介奇观

“这时代的小孩子,首先学会的不是讲话,也不是走路,而是刷短视频。”这句热门网言虽然有些夸张,但也道出了我们置身的这个数字时代的部分事实。随着媒介技术等的发展,短视频已经全方位且深度渗透儿童的日常生活。孩子们不仅将短视频作为日常“玩伴”,甚至成为短视频的深度用户——不仅被动观看,而且成为短视频中的主角。

在几大短视频平台,儿童类短视频都是影响力不容小觑的一大类别。这类短视频中,呈现的虽然都是软萌婴童的日常场景、形象或言行模仿成人的反差表演,但却有大批粉丝簇拥。不管父母是有意炫耀,或只是单纯地记录分享——可以肯定的是,短视频平台已成为新的“晒娃”大本营。

从过去的图文并茂到现在的动态影像,“晒娃”形式之变带来的绝不仅是信息呈现的差异。自媒体时代,短视频的低门槛和强随意性刺激了人们的生产和传播欲望,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则进一步强化和放大了人们的欲望。在这种机制下,更多“晒娃”短视频被加速催生出来,“童年、童真、童言童语”稳定成为短视频的一大传播内容。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短视频“晒娃”已成媒介奇观,而短视频中的儿童正在成为被消费的对象。

利用短视频记录孩子的点滴日常,留住成长中转瞬即逝的难忘时刻,并将这些影音资料作为送给孩子的成年礼,相信每一个新生代的父母都曾有这样朴素而美好的愿望。但在现实中,其实很难把握“自在记录”与“控制下的展演”之间的边界。复盘不少传播量大的“晒娃”短视频,经常能看到父母要求孩子“看镜头/看我/看这边”的提示;一些短视频中孩子勉强配合的敷衍更是说明了孩子的意愿未能得到很好的尊重,孩子的身心与性格特点没有被优先考虑,他们的主体权利被暂时搁置了。

本属于孩子隐私的场景和内容,经短视频病毒式快速传播而最终进入公共视野,满足着更多人的窥探欲望和感官愉悦,尽管很多时候这些视频的生产者、传播者们并不自知。更令人忧虑的是,在一些“晒娃”短视频中,家长按照成人审美“别出心裁”地进行情节设计,让孩子做出一些明显不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言行,俨然“小大人”,并以此为傲。

偶尔的成人模仿并无不可,但若长期如此,很难不让孩子产生认知困惑甚至异化。他们过早过深地与成人共享同一文化场景、触及成人世界的秘密,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却要在这片混乱中摸索这个世界的规则。一些短视频中,当那些犯规的词语和打擦边球的动作通过至多十来岁的孩子表演出来,相信不少人会感到痛心。即便“童年的消逝”无可避免,即便短视频对儿童生活渗透的影响无法完全消解,但在被如此凝视之外,留住童年还有很多种选择。

不妨适时关掉对准孩子的镜头,用心用情真正感受孩子成长吧。除此之外,对平台方来说,或许可以通过调整相关的筛选及推荐机制,不再那么投用户所好,降低消费童年的显现度。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