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吃瓜网

“i人”李想:在过去的二十余年的创业之路里,李想早已多次证实过自己纠正实力。

当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智能化和电动化过程中最最痛苦的时刻。而在仍然看不清胜败的战场上,不少传奇人物正尽使浑身解数以便立上潮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为推动产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推动者仍值得被我们铭记,那些充满争议的弄潮儿仍应得到全面认识。

百度有驾特推出《有驾人物志》栏目,为您展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重要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本文为栏目第二篇,带您重新认识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想。

自3月12日中午至发稿当天,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想已经5天没有发过微博了。

此前有段时间,李想一天发的微博数量可能都不止5条。

这一切可能还需要从理想MEGA在3月1日晚间迎来上市说起。

从理想MEGA上市至发稿,理想汽车从没有公布理想MEGA的订单情况。此前,不论是有新车预定还是新车上市,理想汽车都会公布一定时间内的订单数据。

通过一些业内人士在网上透露出的信息来看,理想MEGA上市后的市场反馈似乎没有达到理想汽车此前预期的水准。这款新品,也是理想汽车至今首款在上市初期未达预期的车型了。

好不容易等到这样一个机会,那些看不惯李想和理想汽车的人就High起来了。网上想要看看嘲讽、诋毁理想汽车或李想本人的言论,真是不怕找不到新花样。甚至,一些充满恶意的P图也在网上流传开来。

为什么会有一大批人看不惯李想?可能因为他太“傲”了。

大家在网上看到的李想是“微博狂人”,经常在微博怼媒体怼对手;是“产品暴君”,会因为产品问题指着鼻子骂员工;是“自大狂人”,创办理想汽车就因为“想体验管理1000亿美元公司的感觉”。

在参加《奇葩说》节目时,李想表示,“我是一个老板,我从来没有给别人打过工”、“从小到大没有 被 别人加过油,所以只能给对方加油”。

或许大家的感受没错,他自己也承认自己有时候会有些“自负”。

但现实中的李想,不止网络上所展现出的这一面。李想还是个非常典型的“i人”。

“自负”的性格让李想做事情更加果决,“i人”性格则带给了他深度思考的能力。或许也正是因为“自负”和“i人”两种属性的结合,才让李想能够成长至今,才让理想汽车能有如此成就。

从初一的计算机课开始接触电脑后,李想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个“铁疙瘩”。

因为家里买不起电脑,李想就买各类计算机相关的书籍看。用李想的话说,从初一到初三,他基本买遍了市面上所有电脑类的报纸和杂志。

高一时,李想“软磨硬泡”,还是让父母同意花8000元给他买了电脑。这笔钱已经抵得上他父母彼时几个月的工资。而且在那个拨号上网的年代,答应买电脑,也意味着父母做好了承担李想每月数百元网费的准备。

正是这台电脑,开启了李想人生中的致富路。

有了电脑后,李想就开始将书上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结果一实践,他发现报纸杂志上写的内容非常不靠谱,所以就模仿当时最流行的风格,将自己选电脑、选显卡的方法写成文字,并投稿给媒体。

让李想没想到的是,他的第一篇文章就在基本没怎么改的状态下被全文刊发。他还因此获得了500元的稿费。这笔“飞来横财”充分调动了李想写稿的积极性。

上高二时,发现互联网机会的李想申请了自己的网站,并命名为“显卡之家”。然后,他将自己写的内容发到个人网站上。此后,显卡之家的访问量一路飙升,成为头部。

谈及取胜原因,李想表示,他发现由于网速快、网费低,所以大多人都是早晨起来上网。所以,他会每天凌晨5:00起床开始更新网站:“竞争对手还骂我是个 神经病 。他们一直骂到自己的网站没了,也没有像我一样早起。

随着网站的流量越来越大,就有人联系李想,希望在显卡之家上投放广告。当时还没有商业化想法的他随口就答应了。结果一个月后,对方竟然寄来了6000元广告费。

自此开始,李想的广告业务就越接越多。彼时,他一个月的广告收入就有1万多元,再加上稿费,月收入近2万元,比父母工资之和的10倍还高。

高三还没毕业的李想,就已经凭自己的本事赚了10万元。

观察到互联网风口已来,李想在高考前的关键节点向父母表明了自己要辍学创业的想法。开明的父母最终还是被李想说服。

不论是投稿还是接网站广告,李想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可以说,他辍学之前所收获的所有财富,甚至都不需要动嘴说哪怕一句话。

在李想决定创业后,立刻就联系了同样在石家庄的“电脑人才”樊铮一起创业。

由于被李想的构想和自信又果断的作风所吸引,樊铮决定和李想一起做显卡之家。在新公司中,李想占股 60%,樊铮占股 40%。李想擅长写文章,樊铮擅长写代码,二者合作让公司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然而,在2000年受到“互联网泡沫破灭”波及,显卡之家的广告收入锐减。这时,还在“走进中关村”担任运营经理邵震找到了李想。他表示自己在北京有人脉,可以帮李想在北京成立分公司,并帮忙拉业务。

邵震的一句话触动了李想:北京是全国人才的聚集地,只有在这里才能做大做强,“显卡之家”窝在石家庄永远都是一个小网站

2000年,“显卡之家”正式改名“泡泡网”,并在北京注册成立,邵震成为第三位合伙人。网站业务也从单一的显卡,拓展为IT全品类评测。

李想管内容,樊铮管代码,邵震管经营。在这个铁三角组合的努力下,泡泡网在2004年的年收入已达2000多万元,估值也突破2亿元。

但由于错失重要风口,泡泡网难以超越中关村在线和太平洋电脑网,长期保持行业第三。

李想于2004年研究了当时较火的旅游、汽车、房地产三个行业,打算跨行业。最终,他选择了汽车网站方向。

三大维度的思考,支撑李想做出了这一决定:汽车网站的前辈们还没有强到一家独大;汽车网站和泡泡网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做评测;自2002年起,中国汽车市场迎来高速发展

最终,他们创办的心网站定名“汽车之家”,希望为汽车爱好者们打造一个家园。李想也亲自担任汽车之家的产品经理。

2007年,李想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贵人”。薛蛮 子决定向汽车之家投资100万美元,并给李想推荐了一个人——秦致。

北京四中、清华大学、爱荷华大学、哈佛商学院……秦致的履历之光鲜,少有人及。毕业之后,秦致曾先后在IBM、北方电信、麦肯锡等跨国公司工作。2007年,他就职的265网站刚被Google中国收购,正好处于GAP状态。

在薛蛮 子的牵线下,秦致于当年7月正式入职汽车之家,负责公司管理。此后,“i人”李想终于又安心做自己的产品去了。

在李想和秦致的努力下,终于在2013年12月让汽车之家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该公司开盘价达到了30.16美元,市值超过30亿美元。

在不少人眼中,李想的职业生涯非常成功。

没有父母资助、没有背景、没有名校光环,也没有Social手腕,李想只是一个普通城市家庭的高中辍学生。但他却在从来没给人打过工的情况下完成三次成功创业,并在40岁前搞出两家美股上市公司。

大多数人没看到的是,在达到这般成就的道路上,李想也栽过不少跟头。而这些跟头,与他的性格不无关系。

在泡泡网时期,李想的“i人”属性极其明显,连跟同办公室的人沟通都是通过QQ。与此同时,他的自负又容易让他总认为自己对,并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在“冷漠又自负”的领导手下工作时,恰好有更大公司愿以更丰厚报酬来挖,一般人会怎么选择就可想而知了。

一天上午,李想走进办公室,发现办公桌上放了一堆辞职信。近半员工提出辞职,且编辑占了70%。彼时,泡泡网总共才三四十人

如此大规模的人员流失,导致泡泡网无法正常运转。李想和公司元老们迅速重新招人,又自己教新人上手,才让这家当时排名行业前三的网站重新恢复正常运营。

“当时我缺乏管理经验,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员工。”李想后来对自己的这次危机进行了反思。

时间很快走进2008年,已经成为行业第一的汽车之家也在经历了初期的迅速发展后,踩了一脚急刹车。

彼时,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整个汽车业的媒体收入锐减,车企的账期也不断拉长。这导致汽车之家的资金链处在了断裂边缘。秦致和李想到处找拉投资,但四处碰壁。

在薛蛮 子的撮合下,李想和秦致联系到了澳洲电讯。

面对资金需求如此迫切的汽车之家,澳洲电讯选择狮子大开。最终经过来回拉扯后,李想不得不选择将汽车之家连同泡泡网55%的股份卖给澳洲电讯,才为自己争取到了对当下团队的保留。

由于汽车之家运转不利,再加上李想把公司卖了,邵震、兰庆联合公司小股东召开董事会,希望罢免李想、樊铮、秦致等人,由自己取代李想的位置。

这次救急的,又是薛蛮 子。在董事会上,他拍案而起,指着对方吼道:“你们这是谋反!”

在薛蛮 子的强硬态度下,邵震、兰庆等人的气势瞬间被压了下去。随后,二人带着一批骨干相继离职,并于第二年重组团队成立“卡车之家”。

与自己合伙多年的老友反目,对年仅27岁的李想内心触动极大。他称之为“一生中永远的痛”

当时间走到2012年,澳洲电讯在汽车之家的股份已经达到了71.5%,李想只有5.3%的股份,秦致则为3.2%。更要命的是,澳洲电讯与创始团队间理念不同,冲突不断。

在此背景下,李想开始萌生退意,但被秦致挽留。

2013年,汽车之家完成美股上市,并且股价大涨。然而,澳洲电讯和汽车之家创始团队的斗争,并未因上市和股价表现优异而结束。

先后经历与邵震和澳洲电讯的斗争,显然让话语权丢失的李想有些无力。

2014年,澳洲电讯被传出有出售汽车之家股份的计划。也是在这一年,作为汽车之家老对手的易车创始人李斌宣布创业造车。他找到了李想,希望后者出任蔚来联合创始人,全权负责产品相关事宜。

李想拒绝了李斌的合伙邀请,但也向蔚来投资了1500万美元以示支持。他说彼时拒绝李斌的原因是,自己也已经在考虑第三次创业了。

2015年6月30日,李想正式告别汽车之家。第二天,他宣布成立车和家(理想汽车的前身),加入造车新势力大军。

一年后,澳洲电讯选择将股权卖给平安,以秦致为首的管理层被迫离开。

作为一个“自负”的人,李想在造车路上很快也栽了跟头。

针对充电不便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李想构思了车和家的两大路线:第一,两座的微型电动车让短途出行更便捷也更省钱;第二,大电池增程动力SUV让长途出行无里程焦虑

李想预计,在他的微型电动车SEV推出的2018年,中国微型电动车市场的规范性文件会出台。结果,他赌输了。微型电动车至今仍是一个不被国家法律法规所承认的规范市场。

在多个场合,李想都曾说过,理想汽车的创办是由一个战略失败开始的。这个失败的战略,就是对SEV的豪赌。

因为“自负”与“i人”的属性,李想栽了不少跟头。但也是因为“自负”与“i人”的属性,李想也在不断自我升级。

在泡泡网时期,面对半数员工集体出走,让李想和管理团队付出了代价,也让他变得更加成熟。

经此一役,李想深刻反省了自己浮躁的一面,更加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对于公司的管理也有了成熟的看法。后来,他特意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在公司内部提倡民主之风,并提出“只要正确的建议,没有职务的压制”的口号。

在此之后,只要有人能够诚恳地指出来李想的错误,李想意识到问题后也会立即改正。

当汽车之家迅速成长之时,李想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管理能力方面的欠缺。

为了拉管理能力出众的秦致来帮他管理汽车之家,李想拿出了自己在公司的部分股权给到对方,并让出了自己的总裁职位,自己退居秦致的副手

结果证明,李想这一决定极其明智。

秦致上任后,成立了独立的销售团队,迅速帮公司创造近千万元营收。同时,他低价拿下中国当时几乎所有的上网导航站点推荐位,让汽车之家的日均浏览量翻倍至2000万,建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更重要的是,秦致还帮助汽车之家建立了一套科学管理体系,将原来放养式、杂乱式的管理变得更加正规。

“秦致的加入,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更高级别的管理。”李想对于这位人才可谓极度认可。

在理想汽车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后,李想被得到创始人罗振宇邀请开一门课,也就是后来一度在得到APP霸榜的《李想·产品实战16讲》。在这门课程中,李想坦诚自己讲到的不少管理思路来自于秦致的启发。

2008年后,手里已经没有多少权力的李想先后经历了合伙人邵震的逼宫和大股东澳洲电讯的频繁挑战。这时的他才深深意识到,股权的重要性。

在汽车之家时期,他会选择通过出让自己手里的股份吸引了秦致,又通过出售自己的股份来吸引了澳洲电讯的投资。

因曾失去决策权而为日后埋下祸根,所以李想在创办车和家后始终将公司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便是在公司最危险的时刻,李想也从未失去过公司的绝对话语权。

截至2024年2月,李想在理想汽车的股权约为22.3%,但其手握的投票权却超过了60%。而在理想汽车登陆美股的2020年7月,他的投票权甚至在70%以上,足以看出其对公司的掌控有多么在意。

2018年,看到SEV的未来仍然还不清楚,李想决定砍掉该项目,让公司全力投入在已处于研发之中的增程式SUV上。

此后,李想先后将公司名改为“理想智造”和“理想汽车”,并把之前为SEV准备的工厂改造成理想增程新车的工厂,还花6.5亿元从力帆购得工厂,收获生产资质。

这时,新的问题又来了。

在SEV项目上,李想花费了时间、投入了研发成本,还建设了厂房,并在欧洲拿下不少订单。再加上2018年的一波操作,此前融得得资金已经花得差不多了,但新的融资却迟迟还看不到。

这时,作为车和家天使投资人的明势资本创始人黄明明出手了。他在2019年带着李想前后见了一大堆投资人。结果,却不尽人意。

融不到钱,不止是因为“i人”李想的社交水平不行,更因为在纯电项目满天飞的时候没有几个人看好增程技术路线。

经历过一系列融资失败后,黄明明只好让李想去找有钱的好朋友。

虽然是个“i人”,但李想在圈里毕竟混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些对他信任的朋友。他不得不拉下面子去联系美团创始人王兴。最终,王兴和美团领投了理想汽车5.3亿美元的C轮融资,帮助理想汽车度过难关。

或许是因为汽车之家时期和理想汽车时期两次被资金问题所困,李想此后让公司长期保持着充足的现金流

甚至在发展初期,李想选择让公司放弃了智能驾驶开发,而将主要研发方向放在用户更容易体验到升级中。但也正是因为初期快速发展带来的充足的现金流,才让其此后能在智能化方向快速追赶对手。

2019年,理想汽车旗下首款车型理想ONE终于正式开启交付。此时,距离蔚来、威马、小鹏开启交付已经过去一年多时间。但理想很快跻身头部。伴随着L系列车型在2022年被推出,理想正式进入发展快车道。

如今,理想汽车成为了中国首个实现年度盈利的新势力,销量水平也在新势力中遥遥领先,市值是第二名的三倍,千亿现金流不输数十年历史的传统车企。

这一切成绩的背后,都源于理想汽车有一位善抓用户心智、勤于思考反省、持续自我升级的“i人”舵手——李想。

李想有自己的不变。43岁的他,身上依然散发着14岁少年般的直率,甚至是自负。他依然会在网上直抒胸臆,怼天怼地怼空气。

但李想也一直在变。每一次栽跟头都会让李想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调整,从而指导他优化和升级自己的方法论。

在自我升级方面,李想是怎样的?黄明明应该是有发言权的。他曾表示:“和李想的每一次见面,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完成了一次升级打怪,体现了极强的快速迭代和学习能力。在我定义中,超级企业家就是他们超人的学习速度和不给自己设限。”

在过去二十余年的创业历程里,李想已经无数次证明过自己纠错的能力。伴随着升级的完成,李想每一次都会带领公司往更好的方向前进。

当下,MEGA才刚刚上市而已,李想和理想汽车未来仍然有大把时间和机会去自我调整,应对市场。

理想汽车的大盘仍然很稳。对于现金流超千亿的他们来说,风浪再大一些也不算什么。

李想,未来定会还市场一个更大的“理想”。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