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吃瓜网

“虚拟现实技术+舞台设计”自主创新中华传统文化表达形式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与舞台艺术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开辟了新思路。

《只此青绿》剧照

自“虚拟现实”概念在上世纪60年代被提出以来,相关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被应用在工程制造、科研教育、军事、医学、网络游戏、影视娱乐等各个方面,舞台艺术领域也不例外。以往的舞台艺术形式,无论是中国传统的曲艺、杂技艺术还是外来的歌剧、舞剧、话剧艺术,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第四面墙”空间的表演限制。而虚拟现实技术因其所独有的交互性、想象性和沉浸性特点,打破了传统舞台艺术的表达束缚,推动了舞台艺术形式的形态演进和创新变革,为观众开启了新的观演空间。在我国虚拟现实技术与舞台艺术融合发展的历程中,经过不断探索、改进及科技的更新迭代,该技术已实现了从最初作为舞台艺术的辅助和补充手段,到如今成为舞台艺术普遍应用的重要技术的上升式发展。

《唐宫夜宴》剧照

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表达形式创新有了新的支撑点。近年来,登上央视春晚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河南卫视推出的《唐宫夜宴》《天地之中》《龙门金刚》《七夕奇妙游》等节目获得了学者、文博爱好者及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也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国风热潮,更带动了新国潮的消费热度。以舞蹈《唐宫夜宴》为例,在舞台美术方面,创作人员利用“5G+AR”技术构建出一个博物馆与大唐宫殿交汇的“虚拟+现实”场景,全面展现了盛唐时期的文化风貌。为了让场景更加丰富、让观众了解更多历史文化,一系列历史文物影像也被数字化处理后叠加进来。在14名模拟唐佣形象的舞蹈演员们谐谑生动的表演下,观众被带入亦真亦幻、穿越古今的场景中,跟随演员的脚步感受现实和虚拟的交织,领略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最终达到物我合一的审美共鸣境界。该节目一经播出就在短短几天达到20多亿的播放量,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甚至在海外网络社交媒体也引起广泛关注,成为一个现象级作品。在此影响下,陕西、湖南、甘肃等地方电视台和文化艺术团体也纷纷将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作为节目创作的主要元素。同时各种相关主题的盲盒、手办、玩具、汉服、游戏等国潮创意产品也受到年轻群体的热捧。

“虚拟现实+舞台艺术”对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影响还表现在旅游演艺方面。旅游演艺一直是科技与舞台艺术融合的先锋试验田,自全国第一部以“山水实景+科技舞台”的旅游演艺作品《印象·刘三姐》问世以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就一直被旅游演艺舞台大胆尝试,并出现一大批优秀的新型旅游演艺作品,如后来的印象系列、宋城千古情系列和《汉秀》《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这些旅游演艺产品的共同点在于,除了利用新科技增强游客体验感外,为了使品牌更具文化性和差异化,其更加聚焦于对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让游客在沉浸的氛围中更深入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历史知识和传说故事,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不仅促进了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增长,更有利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进入新时代,全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热情不断高涨,人民对精神文化产品提出了更丰富、更高质量的要求,因此,与时俱进是对传统文化表达方式提出的新挑战。如今虚拟现实技术与舞台艺术的融合仍在不断发展进步,更好地借助这一新的舞台艺术形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表达,是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