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吃瓜网

东方卫视,真的是一只“烂番茄”么?

上海也有“卫视频道”。

和外地大多以地方名命名不同,上海的卫视不叫“上海卫视”,而是叫作“东方卫视”。这个名字的寓意,也很好理解,立足东方,旭日初升,拥抱世界。

它是何时开播的,哪年哪月哪天,我已经不记得了。倒是记得,它“上星”的第一天,媒体上竞相报道,声势很是浩大,它自己也是轮番播放宣传片,一遍又一遍,其它的节目都不播放。我对这个印象特别深。

身为上海土生土长的人,我对本地的“东方卫视”有着自然而然的亲切感,从它开播,我就对它充满了期待,因为以后就多了一个电视频道,以它的深厚背景和资源,难道还会让人失望的么?

东方卫视的图标是红底顶着一颗五角星,像极了一只番茄。多么新鲜,多么可爱,多么亲切!

它作为我们本土的电视台,理应得到我们本地人的喜爱。谁还不都有一点故乡情怀不是?胳膊肘还不都往里拐不是?

但是但是,时光变迁,出乎意料的是,开播这么多年,“东方卫视”并没有期待中的被上海本地人津津乐道,据说许多上海人都不喜欢它,都对它很有意见,并赐给它一个头衔“烂番茄”。

“东方卫视”作为立足于上海的电视台,本应具备一些上海的地方特色,比如向外地和国外的观众介绍和推广沪剧、滑稽戏、独角戏、上海说唱和浦东说书等上海特色文化。这些都是上海的文化瑰宝,也是拿得出手的文化名片,用来装点电视频道的门面,可谓蓬荜生辉。

但令人疑惑的也是失望的是,它并没有这样做。反而,经常播放一些由东北人出演的小品,而这些小品的质量并不高,也不好笑。东北话霸屏了屏幕。收看“东方卫视”,还会以为是在收看“东北卫视”。这也导致许多上海人戏称“东方卫视”为“东北卫视”。

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真是没想到,东方卫视会变异成了“东北卫视”,新鲜的番茄也搞成了一只“烂番茄”。

有人拿“格局”和“受众群体”来说事,“东方卫视”播放一部沪语版的《繁花》,还引来了笔伐口诛。因为他们这些人听不懂上海话,他们也觉得上海话很难听。可是,恰恰是这些小众的上海特色,才更应该通过卫视频道向全世界介绍和宣传。这也理应是地方卫视频道的职责和使命。

我对此感到非常不解,我们上海有着丰富的本地特色文艺节目,为什么“东方卫视”却不愿意播出呢?为什么他们更倾向于播放这些东北话的小品呢?这还是我们上海的“东方卫视”吗?

从“东方卫视”到“烂番茄”,上海人对它有多失望?这只“番茄”要一直烂下去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