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吃瓜网

年入上亿!只卖盖饭的网红餐厅,拿捏北京打工人

春节刚结束,“热辣滚烫”的风就吹到了写字楼。

打工人扎堆涌向健身房,不求真瘦100斤,只求再在减肥路上赢一次。

俗话说三分吃七分练,这几年被慢慢遗忘的轻食、减脂餐再度成为讨论焦点。

但如今的轻食市场,却和几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的王者Wagas已经式微,网红轻食新元素也已经破产清算。

但一家名为超级碗的新轻食突然异军突起,不仅让健身人群趋之若鹜,还征服了北京上海写字楼里那些平时不咋锻炼的打工人。

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轻食连锁,不是舶来品牌,也没有老外创始人。

尽管看起来就像是无印良品和星巴克的结合体,但超级碗从根儿上却是一家“中餐厅”。

2023年,同赛道的“轻食”们都在挣扎求生,而超级碗却在悄悄扩军。

不仅顺利解锁了百店成就,还把版图扩张到了上海和成都。

根据加盟数据显示,每家超级碗店铺的日均营业额在15000~16000元左右。

如果按照超级碗百家连锁店的数量估算,超级碗品牌在过去的一年营收预计高达5亿左右!

轻食巨头都在拉胯,凭啥超级碗能逆流而上?

北京中产新宠:披着轻食皮的盖浇饭

第一次吃超级碗的食客,都会疑惑一件事儿:

这到底算轻食,还是一大碗盖浇饭?

如果说传统轻食都是绿色蔬菜为主的“禁欲系”,那超级碗就是名副其实的“性感派”。

各种花式的主食,油津津的鸡腿肉和三文鱼,再加上浓稠的酱汁,看起来非常不“轻食”。

有这样疑问的食客不在少数,小红书上每天都有人质疑超级碗“吃完了碗底都是油,怎么减肥?!”

确实,虽然做到了食材相对简单且较为少油少盐,但超级碗的部分食材热量并不低。

在习惯吃草的“轻食原教旨主义者”眼中,超级碗根本不算轻食。

创始人高松也曾有过这种疑惑,在超级碗初期,他认为超级碗的客群将会是有健身习惯的人群。

但在后来花时间和熟客们聊天后才发现,大部分超级碗常客都不是健身人群,而是普通打工人。

于是,超级碗的定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从每天都能对热量精打细算、有闲情逸致雕琢身材的中产,变成了吃腻垃圾食品,但是却无暇进一步控制饮食的普通打工人。

打工人热衷超级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实方便,二是热量“明码标价”。

能够在短时间内凑齐一碗兼顾碳水、蛋白、蔬菜等元素的餐食,对饮食不规律的打工人来说非常方便。

而且超级碗会把热量标注清楚,今天想吃传统“禁欲派轻食”,还是丰盛的欺骗餐,全部靠自己的选择,主打一个丰俭由人。

久而久之,超级碗也形成了如同麦当劳“麦门”一样的组织,号称“碗门”。

碗门信徒最大的成就,就是潇洒地进入店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好一碗“独门配方”然后在众多新食客面前飘然离开。

毕竟在超级碗点个单,就能轻易逼死选择恐惧症。

超级碗点单不复杂,从主食、蛋白到素菜水果、酱汁,配齐一碗“超级碗”总共需要六步,每一步都有4、5种不同的选择。

对于选择困难症来说,在排队的高压和店员急切的目光中迅速点出自己想吃的食物,难度不亚于一次大厂面试。

好在有不少“碗门信徒”热衷于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独门配方。

对于打工人来说,“轻不轻”不重要,吃饱饭才是源动力。

“缝合怪盖浇饭”,两招打爆网红减脂餐

轻食=沙拉=不好吃,这个概念早就深入人心。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每天把蔬菜沙拉当饭吃,与其说是自律,不如说是自虐。

超级碗能够在轻食这个赛道中异军突起,靠的也是吊打传统轻食的口味和品类丰富度。

在菜品方面,超级碗用了两招,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减脂轻食”的刻板印象:

第一招,就是轻食中餐化。

超级碗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缝合怪”。

诞生之初的超级碗,灵感来源于墨西哥餐厅和美国网红轻食连锁Sweetgreen。

超级碗“师傅”Sweetgreen

在口味方面,超级碗也是融合了欧美、墨西哥、日式甚至韩式中式等多种元素。

但随着慢慢发展扩大,超级碗逐渐意识到,只有玩命冲中式口味,才是发展正道。

比如超级碗的“蛋白质常驻嘉宾”鸡腿肉,就从最早的柠檬口味,逐渐变化到如今的蜜汁口味,越来越贴近国人的饮食习惯。

口味变迁也和开店区域挂钩,在2019年超级碗开到成都时,发现当地人对超级碗常驻的墨西哥口味“番茄辣酱”并不买账,于是火速开发了新品“川味麻辣粉”顺利拿下市场。

创始人高松说“中国人喜欢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比起“如何让国人爱上菜叶子”还是“把盖浇饭做得更健康”更符合中国人对轻食的概念。

超级碗的第二招:重写人设。

刻板的“白人饭”轻食,已经越来越魔怔。

食材越来越生、组成越来越素、口味也越来越淡。

生逼着自己咽下这一口,就已经在“减肥、自律、健康”的路上迈出一大步,反之则是“堕落、放纵、肥胖”。

而超级碗的出现,则直接打碎了传统轻食维持了多年的人设。

超级碗虽然有传统盖饭一样的外形,但是通过热量表告诉顾客:“中式炒菜也不比拌沙拉酱热量高到哪去。”好吃和健康,并不势如水火。

高松曾经解释过超级碗的定位逻辑。

在一个顾客打算就餐时,会优先考虑这一餐是否要吃的是否要放纵还是健康。

过去的选择中,食客只有两个相对“极端”的选择:自律但是自虐的轻食、热量爆炸的放纵大。

比起一味地追逐“低热量”,高松认为:饮食结构的均衡,才是真正的健康。

于是乎,不是最健康,也不是最好吃的超级碗却恰好卡在“绝对放纵”和“绝对自律”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传统轻食把自律作为难吃的借口,用好身材来绑架食客,怎么看都像是一种PUA。

按照高松的话说:我们就是要做得好吃,因为好吃才是餐饮的本质,好吃才能带来复购,没有复购的餐饮都是伪逻辑。

逆风局还能熬出头,全靠“反套路”

拥抱预制菜,是餐饮品牌想要飞速开店的必经之路。

比如米村拌饭,就靠预制菜狂开千店,卷死一批同行。

而在暗中偷偷发育的超级碗,却在预制菜方面“逆向发育”了起来。

超级碗对预制菜并不陌生,早在2019年,只有数十家分店的超级碗,就已经着手给自己配备了全套的中央厨房,实行预制菜配给制。

但是随着门店越开越多,超级碗却提出了“去中央厨房”制,原因有二:

第一,满足健康概念。

高松认为,比起传统餐饮,轻食其实更类似于新茶饮,原料的新鲜度和丰富度将会是轻食的关键。

目前超级碗拿出大精力死磕供应链,为的就是能更新鲜的原材料。

同时,“抛弃预制菜”这个说法也刚好能迎合主流反预制菜的呼声,坐实新鲜、健康的标签。

第二点考量则更现实:预制菜并不能提高效率。

预制菜常见于调味复杂、流程难以标准化的餐饮品牌,对于这些品牌来说,出品差异化就是一道硬伤。

但好在轻食出身的超级碗,本身对厨艺的要求门槛不高。

厨师只用简单的烹调就能完成大部分超级碗的菜品,跟搭建中央厨房的成本相比,培训厨师显然来得性价比更高。

如今,超级碗的菜单中预制菜的比重已经下降到了40%,“现炒现做”也成了超级碗的一大卖点。

除了跟预制菜潮流逆风而行外,门店面积也是超级碗的另一大“反套路”。

最早的超级碗既兼顾了外卖,也满足了堂食,均店占地一百多平米都很常见。

但随着碗门的发展壮大,超级碗的门店却越开越小,减小到了60~80平。

高松透露,最小的超级碗门店只有37平,在他的设想中,未来的超级碗会变成一个不需要员工的机械点单柜,现点现取。

超级碗本身也没有太重的异味和汤汤水水,更适合打工人在工位上就餐。

这也不是空想,根据超级碗统计,目前超级碗的单量中有55%选择了外卖。

为了进一步提升效率,超级碗还把员工培训成了“超级打饭机器”,力图把顾客点单的时间缩减到30秒左右。

这也难怪,在超级碗点单越来越像是面试。

尽管在玩了命地提升效率,超级碗还是不够成熟。

单论便捷程度和标准化,超级碗还远远没有达到麦当劳、肯德基等巨头的水准。

每家超级碗之间虽然口味差不多,但是分量却差异很大,广受吐槽。

此外,超级碗不土不洋的口味,也受到一些食客的诟病。

想要打入更广阔的下沉市场,超级碗还有很长路要走。

结语:

无论是反套路还是新花样,超级碗所有的打法都围绕着一点:效率。

食客的效率,在于30秒能获得一份不用动脑子计算热量的健康餐;

商家的效率,则是在37平米的小店可以喂饱周围写字楼里所有的食客。

这也是为何高松说:超级碗并不想做Wagas的平替,而是要做健康版的麦当劳。

在健康赛道内卷到极致的时候,高效才是拿捏人心的杀招。

这也是为何高松说:超级碗并不想做Wagas的平替,而是要做健康版的麦当劳。

在健康赛道内卷到极致的时候,高效才是拿捏人心的杀招。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